我国以传统石油资源生产低碳烯烃的工艺技术正渐渐失去霸主地位。近2年我国自主创新研制的以煤为原料制烯烃的新技术已凸显成本价格优势,现已成为我国烯烃工业的“香饽饽”。这是记者从9月16日在郑州召开的第十七届全国乙烯年会上获悉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乙烯及芳烃处高级工程师姬伟毅指出,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的国家,煤制烯烃是实现我国“以煤代油”的能源战略,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炼油及烯烃一体化装置或者石脑油制烯烃装置大部分以进口的原油或石脑油为原料,虽然新建炼油乙烯装置可以增加乙烯和丙烯的产能,缩小乙烯和丙烯的缺口,但仍依赖于进口,并且进口依存度逐年上升。因此,依托自身煤炭资源优势的煤制烯烃新技术项目,是我国非油路线制烯烃的重要战略补充,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中国石化中原乙烯有限责任公司专家郑庆阳强调,尽管我国煤制烯烃新技术近几年才刚刚起步,但我国自主研发的煤制烯烃技术已呈现出风生水起、多点开花的格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DMTO),用于我国首套年产180万吨甲醇、年产60万吨煤制烯烃工业示范装置,已于2011年在神华包头投入商业化运营,其甲醇转化率达到99.9%,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由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工程设计院等单位联合开发的甲醇制烯烃技术(SMTO),已于2011年分别在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和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相继实现了日产100吨甲醇制烯烃中试和年产60万吨甲醇制烯烃工业化装置的稳定运行。由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清华大学和淮化集团联合开发的流化床甲醇转化丙烯技术(FMTP),实现了甲醇处理量年产3万吨的FMTP中试,已于2009年全面打通了系统工艺流程。由此可见,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煤制烯烃新技术已成熟,其项目技术水平和工业化生产规模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些新技术为今后我国煤制烯烃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受到原料成本大幅上涨及市场需求滞销的双重因素影响,全国25套以石脑油裂解制烯烃装置的毛利率大幅下降,甚至在二季度出现全面亏损的局面,现绝大多数乙烯装置还处于降负荷运行状态。然而以煤制烯烃工艺技术制烯烃的装置却异军突起,神华包头煤化工公司甲醇制烯烃产品逆市走红,吨乙烯成本比传统的石脑油裂解工艺技术路线低2000元左右,今年上半年已实现利润6.1亿元。
据中国神华集团包头煤化工公司专家金海峰介绍,未来3~5年,煤制烯烃技术工艺装置将会占据我国烯烃工业装置的半壁江山。据不完全统计,在近3年内,国内准备开工建设的煤制烯烃装置有可能突破36套(含正在试车的装置),这些煤制烯烃装置绝大多数拟建在我国西部地区的煤炭大省,届时煤制烯烃新技术将会彻底改变我国烯烃工业“东富西贫”的格局。据了解,计划在建的项目内蒙古有7套、陕西7套、新疆4套、宁夏3套、山西3套、河南2套,另外安徽、贵州、山东、甘肃、浙江、辽宁、大连、青海等省也正在做煤制烯烃项目的前期工作。在上述项目的投资立项建设单位中,中国神华、中煤集团、大唐国际、中国石化和蒲城清洁能源化工等公司的建设规划设计规模均超出年产180万吨甲醇、60万吨聚烯烃的装置规模,预计未来3~5年国内建成投产的煤制烯烃新技术装置数将超过我国现有的石脑油裂解制烯烃装置数。
此外,面对现阶段国内煤制烯烃新技术项目建设的火爆局面,也有专家提醒,一定要注意CO2的排放处理和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确保今后我国煤制烯烃新技术朝着健康、快速、有序的方向发展。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