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西日报报道,焦化行业兼并重组是省委、省政府对我省传统支柱产业——焦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一项战略举措。去年5月,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焦化行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这标志着全省焦化行业兼并重组工作全面提速,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这也意味着,我省又打响了一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的大战役。目前,全省焦化兼并重组进入冲刺收官阶段,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产业集聚已见成效,企业装备水平向大型化发展,两年内山西焦化企业数量减半、产能倍增。
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省焦化企业数量可从223户减少到80户左右,其中独立焦化企业数量60户,热回收焦炉企业12户,气(热)源企业8户。独立焦化企业户均产能将从70万吨提高到200万吨以上,500万吨级大型企业达到5户,5.5米以上大机焦企业建成产能达到2600万吨。
在焦化兼并重组工作推进中,各市、各企业遵循科学发展、产业转型的原则,创新工作方式,上下努力,共同合作,涌现出了诸多典型。太原、孝义、潞安集团、阳光集团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经过这轮兼并重组,我省焦化产业将形成“焦化并举、上下联产”的格局,打造出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平台。
太原: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
重组整合企业正式协议签订率达到100%;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达到100%;主体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集中采购、集中配煤、集中销售工作已全面展开,“多、小、散、乱”的产业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焦化行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权多元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太原市共组建了8个大型焦化企业集团,煤焦联合主体企业6户、独立焦化主体企业1户、钢铁配套企业1户,户均产能达到了200万吨级以上,焦化兼并重组工作走在全省各市的前列。
兼并重组后,太原市焦化产业布局由原来分布在7个县(市、区),基本集中到清徐、古交两个区域,初步形成“焦化并举、上下联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为下一步建设高标准的焦化工业园区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企业数量由原来的22户减少到8户,企业平均单产规模由原来92万吨/年提高到200万吨/年以上,形成了1个年生产能力5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焦化集团,具备了打造2个千万吨级焦化工业园区的能力。
主体企业经营体制明显优化。通过这次焦化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办企格局。从焦化企业数量上看,国有企业占50%,民营企业占50%。
市区内污染得到明显改善。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市区西山地区的太化、煤气化267万吨产能全部关停,准备搬迁的清徐焦化园区,根据测算,市区内直接减少原煤消费534万吨,减少二氧化氯排放670吨、氮氧化物690吨、烟粉尘5700吨,主城区内环境明显改善。
集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全市焦化资源整合后,企业的焦炉煤气利用、化产回收、化产品综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节能降耗工作得到显著提高,集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今年上半年,随着太原市焦化兼并重组的推进,成效不断显现。部分焦化企业生产逐月逐季增长,尤其是清徐区域的焦化主体企业生产负荷已达到80%,焦炉煤气、化产回收得到有效综合利用,吨焦炭生产成本由亏损上升为盈利百元左右,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摆脱了焦化行业长期亏损的局面,焦化产业开始步入稳步发展的轨道。
孝义:打造千万吨级煤化工园区
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煤化工技术,采用6.98米顶装和6.25米捣固焦炉工艺,并配套上马高精尖化产项目,实现全市焦化产业的高端、规模发展。目前,孝义市按照“早建设、多扶持,快建设、大扶持”的原则,择优扶持率先建设项目,园区保留独立焦化企业8户,完成产能整合1332万吨,努力打造千万吨级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孝义鹏飞公司500万吨焦化项目一期成为全省首个点火烘炉并投产的新型焦化项目。
孝义市按照全省焦化行业兼并重组精神,坚持政府指导、市场引导、企业自主的原则,依托千万吨级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按照“全循环、多联产、抓高端”思路,通过淘汰落后、关小上大,内整外购、拓展规模,产业集聚、化产引领等途径,先行先试,破解难题,加快发展,全面推进焦化行业兼并重组,着力构建“焦化并举、以化为主”的产业格局,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煤化工产业园区。千万吨级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被列为“全省园区兼并重组示范模式”。
实践中,孝义坚持以“四个理念”推进焦化行业兼并重组。以“高端”理念科学规划布局,以“低碳”理念实现绿色发展,以“集约”理念优化配置资源。
以“循环”理念延伸产业链条。一个企业选准一个产品或一个链条,做精做深,使上游企业的产品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实现煤化工产业网络化、层次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形成甲醇、醋酸、烯烃、沥青、精萘、精蒽、精酚、精苯、苯系物等50余种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煤化工产品。目前,已初步确定8个化产项目,建设120万吨甲醇、20万吨乙二醇、20万吨苯加氢粗苯精制、10万吨针状焦、10万吨环乙酮,以及可降解塑料、焦炉煤气深加工等项目。金晖可降解塑料一期投产、金州10万吨针状焦一期试运转、鹏飞60万吨甲醇一期开工建设。
到2015年,孝义市所有焦化企业将全部入驻园区,焦炭总产能控制在1500万吨左右;单企产能达到200万吨级以上,炭化室高度达到6米(含5.5米捣固)及以上;形成6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180万吨甲醇、20万吨苯加氢、60万吨烯烃生产能力。园区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000个亿、利税100个亿、新增就业岗位2万多个,建成世界一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
美锦: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
山西隆辉煤气化有限公司重组前,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生产不正常,化产品不能正常回收,焦炭产品质量没保证,销售市场萎缩,企业连年亏损。美锦集团投资2.4亿元,圆满完成山西隆辉煤气化有限公司重组工作,目前已经满负荷生产,生产的焦炭全部符合要求。美锦集团现在全部产能达到510万吨,截至9月底已销售焦炭450.58万吨。
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节能增效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下,焦化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单一焦化业务的企业生存艰难,这凸显出打造更加完善、精细化的煤焦化产业链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美锦集团是以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建材、电力综合利用为主的集团公司,煤和焦是集团的主导产业。近年来一直遵循“以煤为基,以焦为主,多元发展”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打造出集煤炭、焦化、冶金、热电、建材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以“煤—焦—气—化”、“矸石—热电—冶金—建材—房地产开发”两个大循环经济产业链为依托,发展焦化后续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按照“减量化、再生产、资源化”的原理,建立起美锦工业园区的物料循环网络,初步实现了清洁生产、低碳经济。
在“煤—焦—气—化”产业链方面,美锦集团拥有优质的煤炭资源,资源保有储量3.86亿吨;拥有国内领先的焦炭生产技术和环保设施,420万吨+150万吨商品焦产能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具备焦油、焦炉煤气、粗苯、硫铵、硫磺、萘下游煤化工初级产品的生产能力,拟进一步推动煤焦油、粗苯、焦炉煤气等初级产品的深加工,提升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在“矸石—热电—冶金—建材—房地产”产业链方面,集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于一体的产业链,具有政策支持优势;利用充足的电力资源和焦炉气,进入镁合金和钢材生产等冶金行业领域,利用发电产生的炉渣生产水泥、蒸压砖、砌块等建筑材料,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拟将美锦集团建设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的试点和示范企业。
今年上半年,在全国钢铁、焦化产能过剩,钢铁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形势下,美锦集团依托循环经济产业,实现了持续的稳产、高产,实现销售收入66亿元,上缴税费1.35亿元。
潞安集团:构建一型四化产业格局
潞安集团通过整合收购,新增焦炭产能331万吨/年,目前焦炭产能总量已达601万吨/年,已形成“一个主体、两个园区、三个公司、六座焦炉、化产跟进、产业延伸”的完整焦化产业格局。
“一个主体”是指潞安集团是全省焦化行业兼并重组煤焦联合主体之一。“两个园区”,即潞城焦化园区,主要服务于甲醇改油等化工项目以及潞安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屯留焦化园区主要服务于潞安21万吨/年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和潞安1万吨/年多晶硅项目。
“三个公司、六座焦炉”是指:山西潞安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的三座4.3米以上捣固焦炉;潞安环能五阳弘峰焦化公司的一座4.3米捣固焦炉;山西潞安羿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两座4.3米以上捣固焦炉。
“化产跟进、产业延伸”是指为彻底解决“只焦不化”的现状,发展壮大焦化化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下游产业链延伸,实现焦化产业结构升级,采用潞安自主知识产权的“钴基F-T合成”技术对30万吨甲醇项目进行技改,建设焦炉煤气高效利用制化产品项目(甲醇改油项目),形成12万吨/年蜡油和12万吨/年液氨项目等,实现焦炉煤气的深度转化和高效利用,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潞安集团焦化产业的特点概括讲就是“一型四化”。
“一型”是指循环型,即以园区为载体,拉长加粗焦化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做到多种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实现废料变燃料,燃料变原料,原料变材料,吃干榨净,循环利用。
“四化”是指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效益化。
规模化:即千万吨焦、形成12万吨甲醇改蜡油和12万吨液氨、30万吨焦油深加工、10万吨粗苯精制及1万吨苯酚和苯二酚开发等多种化产品,最终使潞安焦化产业形成年销售收入200亿元规模。
集约化:主要是指利用高新技术和精细管理,大力降低单位生产和加工成本,提升产品的产出率和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高端化:主要是指积极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的化产品。比如:利用潞安自主研发的钴基固定床催化剂,开发甲醇改油。
效益化:主要是指通过上述举措,提升潞安焦化园区的综合经济效益,绝不做亏损企业,要把焦化产业做成潞安经济发展的“效益工程、柱石工程、朝阳工程、前景工程”。
潞宝集团:建设新型合成材料基地
潞宝集团从实际出发,主动出击,大力进行焦化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在此次全省兼并重组中呈现了四大亮点。
一、在省内率先开展焦化行业兼并重组。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潞宝集团提出五年近期发展目标和十年、二十年远期发展规划,即以打造千万吨级焦化工业园区为基础举全力发展新型煤化工、新型有机合成材料,进一步拓展拓宽拉长化工产业链。此次焦化行业兼并重组中,企业进一步坚定了现代煤化工发展方向,优化升级焦化产业走在了全省同行业的前列。
二、兼并重组规模最大,致力打造千万吨级焦化基地。根据潞宝园区定位,着手通过整合全省范围内及园区周边焦化产能拟建设1000万吨焦化基地。2009年至今,先后兼并重组了焦化产能260万吨/年。加上现有的213万吨/年产能,共有近500万吨产能,拟至2014年底再重组500万吨产能,从而达到1000万吨/年的焦化产能。
三、集中程度最高、均在同一个工业园区内。潞宝生态工业区是潞城市现代煤化工循环经济集聚区“一区三园”中的西部核心区,是以焦炭生产和下游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循环经济生态园区,是我省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试点园区。所有焦化项目、化工项目及新型有机合成材料项目全部落户潞宝园区,园区从焦到化到新型有机合成材料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的集中度在我省同行业中最高。编制了潞城市现代煤化工循环经济集聚区“一区三园”总体发展规划、产业规划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成为长治市第一个取得区域环评绿卡的化工园区。
四、化产品深加工程度最深、产业链延伸最长。发展现代精细化工,着力打造三条特色产业链,即焦炉煤气—LNG;焦炉煤气—甲醇—烯烃;焦炉煤气—提氢—乙二醇;粗苯—精苯—环己烷—己内酰胺—尼龙6等有机合成材料产业链;焦油—针状焦—沥青—沥青碳纤维—高端化工材料的焦油深加工产业链,努力实现资源、能源、能量的循环利用、综合利用、梯级利用和生态利用。
“十二五”期间,潞宝园区将投入200亿元,建设1000万吨焦、300万吨化产、500亿产值的现代煤化工园区,目标是建成全国一流的千万吨焦化基地、全国一流的有机合成材料基地、全国一流的煤化工循环经济生态园区。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